2018年12月31日上午8:30,我校在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举行《乡村振兴“阳光模式”研讨会》。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阿火研究员受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我校乡村振兴研究所首席顾问王秉安教授、学工处处长杨海晋老师、团委副书记王林杰老师、招生就业与校友联络处处长助理陈月红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杜云副教授、院长助理江峻任副教授、国学学科带头人刘瑾辉教授以及学院教师代表出席,本次研讨会由杜云老师主持。
首先,杜云副院长对黄书记的本次出席表示诚挚的感谢,并细致地向大家汇报了乡村振兴丛书编写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提出编写中存在的问题。黄书记就目前我校着力打造的乡村振兴“阳光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一、模式打造要结合乡村的文化特色,要开拓视野,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二、总结学院实践基地创建经验;三、创建一村一品牌,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四、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地方“造血”功能。
王秉安教授着重介绍我校在屏南县开展黄酒、果蔬、体育、福文化等乡村建设经验,并且强调要深入各乡镇长期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不断形成智力成果,通过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更全面的探析和挖掘地方文化潜力与发展特色。
最后,参会教师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调研进行了热烈讨论,江峻任副教授还分享了自身带学生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感悟,表示这对于学生是一次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课堂知识的转化与转移,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划。
本次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好的总结了阳光学院助推乡村振兴的前期成果,为我校乡村振兴系列丛书的编写做好了撰写规划,也为我校今后的工作拓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指引。(马克思主义学院/樊荣娇)

研讨会现场

各位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