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性,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强调“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阳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学“习”青年说致力于在探索中学习,在研学中成长,不断探寻马尾当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专业指导老师带领团队健行实战教育教学,学生团队用青春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转化。
一、实地思政

学“习”青年说第三期,我们来到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罗星塔公园。在这里,我们看到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的罗星塔,开展以“罗星记忆,见证沧海”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落地实践,边走边学。我们以时间为线索,从古至今探索罗星记忆蕴含着的深刻内涵,对其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这里,因一座塔而闻名,它屹立于福州马尾江心山顶,砥柱海天,驰名中外。它是闽江门户的标志,是世界航海图中著名的港航标识。它,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塔”——罗星塔。
二、罗星塔

我们沿着塔的石阶登临罗星塔前,可以看到一副绝妙的塔联:"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意指江水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象。五口通商之后,罗星塔更是成为国际公认的重要航标,2013年,罗星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是罗星塔重修的第四百年,从“航标”到“地标”,它始终蕴含着深刻内涵,传递着自身的文化价值。
最初,罗星塔是南宋时期所建的一座木塔,在明朝万历年间因台风而毁,后于1624年,以花岗岩石作为原材料,在原有的塔座基础上进行重建,七层八角,高有31.5米。
相传,宋代柳七娘的丈夫被诬告并流放到福建,柳七娘也一路随夫来到福建。不幸的是,丈夫在途中因船触礁沉没,失去性命。悲痛之下,柳七娘将所有家产变卖后建塔于此,为亡夫祈求冥福。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为后人铸就了一座供航船辨识位置的地标塔。
罗星塔也曾作为邮局存在,是福建省最早的3大邮局之一。茶叶贸易的繁荣,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随着国营企业的发展,罗星塔也开始走进大家的生活。当时福州的国营企业,以“罗星塔”作为商标,不断向外推广如福州茶厂、福州市味精厂、福州棉纺织印染厂等最能代表福州的建筑。
罗星塔是福州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与此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罗星塔也开启新的历史征程,同时也指引着新时代青年踏上前行的航程!
三、时代召唤青年

主办单位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承办单位
阳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
指导团队
中共福州市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福建省思政杰青团队(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老师
江峻任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肖晓莹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办公室主任
周舟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团队成员
导演:魏琳馨
主讲:周镇炜
运营:马梓铭
拍摄,脚本:徐一尘
剪辑:林鑫,林英煌
文稿:李馨瑶,魏琳馨
时代召唤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阳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学“习”青年说立志于用青春力量,深入挖掘马尾文化丰富内涵,讲好马尾故事,传播马尾声音,促进马尾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