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柄侨情,玉汝于成”。杨人月的一生,丰富多彩且深沉厚重。爱国情怀始终是最为鲜明的底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爱国华侨的责任与担当。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个人的成就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杨人月用自己的一生,深刻诠释了爱国、奋斗、奉献的崇高精神内涵,为后世留下了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其风范与功绩值得人们缅怀与敬仰。
一、爱国华侨杨人月

学“习”青年说人物系列第二期,我们来到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长柄村委会杨人月故居。在这里,我们能感悟到他的一生,是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一生;是不忘桑梓、爱国爱乡的一生。在这里,指导老师带领团队开展实战教育教学,学生团队用青春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转化,开展以“长柄侨情 玉汝于成”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从爱国模范的先进事迹中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新时代的奉献者、奋斗者、实干者。

二、经商回国 回馈祖国

经商历程
在杨人月来到新加坡后,兼任“水客”,帮助乡亲传递信件和捎带钱物,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客源和声誉。
1939年,杨人月在新加坡哇里街开设了一家水手客栈“行船馆”,为来新加坡谋生的长柄村民及华人提供居住和工作机会。开办的汇兑庄,主营金融汇兑及资金调拨业务,后期迅速扩展至香港、上海、福州等地,其中,福州分号“福州信泰商行”最为出名,主要帮助侨民将款项汇回家乡。
另外,他开办的“水手馆”承包了亚细亚船务公司的百余艘船只,大量吸纳福州闽江口十八乡的乡亲到新加坡谋生,许多人因此得以在海外站稳脚跟。杨人月也因此成为当时新加坡的知名华侨领袖之一,且被推选为新加坡政府的参议员。
回馈祖国
抗战期间,他挺身而出,满腔热血,积极组织新加坡侨胞成立慈善社,广泛动员侨胞筹集赈款,为祖国抵御外敌输送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成为海外抗日力量的坚实支柱。
和平年代,他依旧时刻心系桑梓,将个人财富与心血倾注于家乡建设,踊跃投身于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捐款助力海滨中学、亭江华侨医院建设,为家乡培育人才、守护健康。
当时,杨人月是同乡出洋的引导人,对他们照顾有加。亭江地区有一部分华侨跟着杨人月经营业务,逐渐在海外站稳脚跟,事业有成后反哺家乡发展。侨村的背景让长柄村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前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侨胞陆续捐资兴建了水泥路、影剧院、小学、敬老院、公园、老人活动中心、凉亭、水库等一大批公共设施。长柄村成了红极一时的华侨村。
玉汝于成 功不唐捐
杨人月堪称一位极具传奇色彩与崇高风范的爱国华侨典范。在个人奋斗历程上,他幼时背井离乡,前往新加坡,从底层劳工起步,成功创立“水手馆”、汇兑庄及诸多实业,完成了从贫苦少年到商业巨擘的华丽转身,其坚韧奋进之姿令人赞叹不已。于爱国情怀展现方面,在民族危难关头,他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筹集巨额赈款,为祖国抵御外敌输送坚实力量。功成名就之后,将个人财富与心血倾注于家乡建设,为改善家乡民生立下不朽功勋。作为侨界领袖,他自觉肩负起为侨胞谋福祉、促发展的重任,凝聚起侨胞力量,推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

三、学“习”青年说团队

指导团队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中共福州市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福建省思政杰青团队(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老师
杨人渠
(长柄村党支部书记)
韩 青
(中共福州市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郭翠翠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肖晓莹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办公室主任)
团队成员
负责人:魏琳馨,罗晨婷
主讲:周书怡
文稿:林雨馨,周镇炜
拍摄,脚本:沈伟森
剪辑: 徐佳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