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阳光学院首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联系方式
邮箱:marxismygxy@qq.com
【简讯】我院党支部组织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时间:2025-09-05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为加强对全体教师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对大会及阅兵式实况直播进行了集中观看与学习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校内集中观看学习”与“校外交流体验学习”相结合形式开展。

校内集中观看学习

党支部于9月3日上午组织多名党员教师,集中观看了此次阅兵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上午9时整,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捍卫人类正义的伟大战争。自1931年局部抗战起至1945年全面胜利,中国人民以十四年不屈不挠的艰苦抗争,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悲壮而光辉的一页。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外侮、争取解放的壮丽史诗,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人类的和平与正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师们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过直播镜头共同回顾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深切感受“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

伴随着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全体人员肃立,齐声高唱。熟悉的旋律回荡在现场,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对先烈的深切缅怀,爱国之情在每个人心中激荡,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升旗仪式过后,习近平总书记乘检阅车沿长安街检阅列阵受阅部队。当受阅部队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当新型武器装备庄严地驶过镜头,在场每一位教师都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不禁为之震撼。这是一次历史的回响,一次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这一次阅兵,不仅是历史与精神的庄严对话,更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宣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纪念胜利,是要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大家深刻体会到今天国家繁荣昌盛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决心与信念。

校外交流体验学习

2025年9月3日,党员教师们不仅通过校内组织观看阅兵直播,还走出校门,深入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考察、互动交流以此筑牢爱国主义根基。同日,我院教师受邀赴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在胪峰陈氏祠堂参加了一场以“缅怀英烈 继往开来”为主题、承载福建红色记忆的纪念活动。

图片

抗战时期,众多出身福建船政的海军官兵在全国各前线英勇抗敌。他们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此次活动邀请了五十多位船政海军后裔和抗战海军后裔,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直播。通过观看阅兵仪式,大家回顾了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感受了当今中国的强大与繁荣,体会了抗战精神的传承。

图片

(左三: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的黄钟瑛先生长孙黄汉锵老先生)

图片

(左一:沈葆桢第六代孙女沈园女士,左二: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陈悦会长)  

我院教师参与本次活动后深受触动,纷纷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加坚定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担当——“要把阅兵场上的震撼、历史故事中的感动,转化为讲台上传道授业的力量。既要做历史的‘讲述者’,用鲜活史料还原抗战岁月;更要做精神的‘播火者’,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引导学生在铭记苦难辉煌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接力强国征程中扛起时代责任,让复兴伟业在青春传承中薪火相继。”

党员教师活动心得

杜云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院长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辟深刻、振奋人心,不仅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启示,还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我院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中观看了阅兵仪式,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备受鼓舞。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第一时间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要深入发掘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把抗战史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生动素材,进而使当代青年铭记抗战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形塑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江峻任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教师党员   院长助理

图片

80年前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如今的阅兵场上,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当搭载着先进武器装备的车辆方队浩荡驶过,空中梯队挟风雷之势掠过天际,我不由为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姿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精神所深深震撼。

这场阅兵诠释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厚内涵。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瑰宝,是世代中国人用心守护的信仰。

肖晓莹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   办公室主任

图片

观看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既骄傲又感动。让我联想到来自《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说的这句话:“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中华民族在100年后,终于站起来,强起来了。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现在可谓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这是民族的跨越。这不仅是一场阅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同时要铭记历史,将这份抗战精神融入教学,通过新材料、新视角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和平,人类越文明。

郭翠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队、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不仅是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一部流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让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

阅兵式展现的不仅是现代化军事力量,更是一种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思政课堂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之后在教学中,我会将阅兵式的元素融入课堂。比如,通过展示阅兵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强大。同时,结合思政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深知使命在肩。要将这场阅兵带来的思想冲击转化为持续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找准人生坐标,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胡青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盛大举行,这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与厚重,让古老的中华智慧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力量展示,而是一次穿越八十载岁月的精神洗礼,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我想今日阅兵场上的每一面战旗、每一声呐喊、每一次正步,都是对这份期盼的深情回应:那令人向往的“可爱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沿着先辈梦寐以求的复兴之路坚定前行。

东风浩荡,威震寰宇!从历史烽烟中走来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信念在此刻愈发滚烫;而2025年9月3日,也注定深深镌刻于民族记忆的长河,成为我们回望初心、砥砺前行的永恒坐标。

金莉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听着振奋人心的口号,看着英姿勃发的军人,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视线扫过一排排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军事装备。时光荏苒,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披荆斩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举世瞩目。

作为思政课教师,特别激动和感慨,在工作中,将我们的爱国之情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放飞和平鸽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多少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盛世和平!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廖孝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殊死搏斗。面对强敌,中华民族没有屈服,无数英雄儿女前仆后继,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这场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敌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智慧与力量,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唯有如此,才能告慰所有为抗战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才能确保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致敬。作为思政教师,我深感这次阅兵不仅是一次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阅兵场上,徒步方队步伐铿锵有力,装备方队铁流滚滚,空中梯队划破长空,更加体会到今天和平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将把九三阅兵中展现的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天安门广场上,7架教练机划过14道绚丽彩烟,是对14年艰苦抗战的缅怀,也是对14亿中华儿女的祝愿。这一刻,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王文君

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观看抗战80周年阅兵,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我深刻感受到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这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也是中华民族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宣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激励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高鑫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安邦。人民军队铿锵有力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方阵,是国家力量的最直观呈现,更是国泰民安的最坚实依托。每一次劈枪,都是对先烈的致敬;每一次敬礼,都是对信仰的宣示;每一声口号,都是对和平的庄严承诺;每一次轰鸣,都是捍卫正义的时代强音。  

今天的阅兵,既是对英烈的深情告慰,更是对抗战精神的赓续传承,是一堂震撼人心的“新时代思政大课”,必将长久激荡在青年学子的心间。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我们要把这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化作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引导青年学生珍视和平、勇担使命,把先辈的信仰转化为奋进的动力,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富钰莹

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80周年阅兵式不仅是一场军事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阅兵式上,百岁抗战老兵们的身影、猎猎飘扬的功勋战旗,以及国产现役主战装备的磅礴气势,无不诉说着中华民族从烽火岁月到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痛历史,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遇。我们应以实际行动诠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将热血澎湃的激情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服务“大我”中实现“小我”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开创未来;唯有坚守和平,方能告慰先烈。这场阅兵启示我们:历史必须铭记,和平需要捍卫,未来亟待开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更是对先烈最高的致敬。

吴楠

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作为一名大学国家安全教育专任老师,观看九三阅兵,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阅兵仪式上,受阅部队步伐整齐、气势磅礴,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彰显着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尤其是2025年阅兵式中增加的信息化部队,针对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展示,让我印象深刻。这不仅是对传统军事力量的强化,更是对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把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部队的崛起,体现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布局。

80多年前,先辈们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如今,强大的国防力量守护着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这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告慰。在教学中,我会将阅兵中的爱国情怀、强军精神,尤其是信息化部队的重要意义传递给学生们,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国家安全不仅靠军事力量,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蓝小樱

教师党员代表

当那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方阵阔步走来,一架架先进的战机翱翔天空,一辆辆威力无比的装甲战车隆隆驶过,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这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正是国家安全最有力的保障。

作为一名思政老师,我深知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在国家安全课程中,我也常常强调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而这场阅兵无疑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国防教育课。它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使命,那就是要通过思政课,将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次阅兵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国防,关心国家安危,激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文媛

教师党员代表

图片

观看九三阅兵,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视觉震撼,更是一堂鲜活的思政教育实践课。当抗战老兵方阵缓缓驶过,他们布满皱纹的手敬起军礼的瞬间,我清晰地看到“历史记忆”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重量的生命叙事——这正是思政教育中“以情动人”的最佳素材,能让青年学生真切触摸到民族抗争的艰辛,读懂“家国”二字的深刻内涵。

阅兵式上,威武的徒步方队、先进的武器装备,展现的不仅是国防硬实力,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复兴的底气。作为思政教师,我更关注其背后的精神逻辑: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现代化国防,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这启示我们在课堂上,要将历史与现实贯通,让学生明白今日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换来的,而当代青年的“爱国”,应体现在学好专业知识、扛起时代责任的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