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学过程
按照学校2024年暑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活动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全体教师于2024年7月9日在创意教学室1(工B-C121)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本次观摩研讨活动的教师有郭翠翠、吴昊、廖孝英、林开武、陈晨、潘盈盈、富钰莹、黄文媛8位老师。活动由廖孝英老师主持,活动的第一个阶段由潘盈盈、富钰莹、黄文媛、陈晨几位教师对课程部分章节进行教学片段的分享,郭翠翠老师进行了深度点评。
01陈晨老师

陈晨老师分享了关于“专题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第一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主题教学片段,以当前的热点时事为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现象与本质,引出课程内容。结合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的生平经历,让同学们思考“知即是行”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带着问题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其次,讲了三个内容,即科学实践观及其意义、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内容讲授时设计互动环节,能够启发学生们积极思考。最后总结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揭示了人类实践的本质和作用,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02潘盈盈老师

潘盈盈老师分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的教学片段,潘盈盈老师主要从物质的定义及其存在方式,世界的物质性,正确把握了物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03富钰莹老师

富钰莹老师分享了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的主题教学片段。富钰莹老师从教材上分析该片段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的范畴,对该堂课在教材中的定位进行了把握;以及介绍了该节课的三大重难点内容:物质及其存在方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性案例解释抽象原理的方式简要介绍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04黄文媛老师

黄文媛老师分享了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的主题教学片段,讲述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郭翠翠老师对以上四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深入点评,主要从各位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语言教态、信息化技术使用、教学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了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廖孝英老师提出希望大家在暑假期间针对郭翠翠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好好备课,为8月份磨课及下学期的授课做好准备。
二、研讨交流
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教研室全体成员进行研讨,首先,吴昊老师对下学期新教师授课、教学材料的规范、教学过程中注意的事项等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其次,两位在福建省青教赛中获奖的郭翠翠老师和林开武老师分享了备赛和参赛的经验,为今后教研室的年轻教师参赛做好准备。最后,大家就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交流了心得体会,并对今后的教学观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