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充分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开武、陈晨老师,带领学生开展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体悟乡村振兴发展,赓续中华文化,立足于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革命文化等,把握新时代下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成果。

“彭雪枫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八里庄村,是1985年为纪念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在八里庄战斗中不幸殉难而建的。纪念馆东南隅,有“彭雪枫将军殉难处”的石碑。纪念馆有一西洋式建筑,当时彭雪枫将军就是在这里指挥作战取得胜利的。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常德河街,在历史上曾是繁荣兴盛的大码头。因为地势低洼,发大水后街道总会积水成河,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河街”。几年前,常德市复原老河街风貌,麻石路两旁商铺林立,依稀可见当年戏院、洋行、会馆、茶楼、客栈遍布的盛况。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地域环境、人文氛围、建筑景观等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有机结合与互动的衍生物和集合体,是城市唯一性特质的重要体现。而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拥有不同时期文化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演进轨迹,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文化构成的多元性,是城市文化共时融合和历时传承最直观、最典型的场景写照,也是城市文脉最形象、最生动的外在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城市灵魂的载体,与城市文脉的生成、传承、创新息息相通、休戚与共。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近代史上,西安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安曾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安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重要的历史记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事变,民族危亡!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根据日本加紧侵华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取得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铭记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历史功绩,传承和弘扬西安事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长沙,这片红色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深切感受到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博物馆的“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展区,您将看到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这里不仅展示了他们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还通过珍贵的文物、照片和史料,让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其中,毛泽东最早的照片、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习生活见证,以及他在长沙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这些展品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伟人的成长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他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站在橘子洲头,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在这里与同学友人搏浪击水,探求真理,议论国事。1925年,他重游橘子洲头,面对湘江秋景,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诗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壮丽词句,至今仍激荡着无数人的心灵。这座洲岛,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地标之一。
橘子洲头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还融合了深厚的湖湘文化。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漫步在洲上,你可以欣赏到岳麓山的层峦耸翠,远望湘江的波光粼粼,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之中。而每到春秋时节,橘子洲更是美不胜收,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馆内陈列众多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它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让人们铭记先烈的英勇事迹,汲取奋进的力量。
八一纪念碑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建。它高耸矗立,庄严肃穆。碑上的浮雕生动展现了起义的英勇场景,铭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教师心得
我院教育引导学生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将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充分融入暑期社会实践之中,激发学生传播中国声音的积极性,增进学生们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教师林开武
福鼎市赤溪村作为“中国扶贫第一村”,在乡村振兴和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实施“输血”扶贫、“换血”求变和“造血”寻富的策略,赤溪村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为特点的发展道路。村庄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畲族文化,开发了一系列旅游项目,如九鲤溪水域风光、下山溪峡谷、杜家堡古民居群、蝴蝶生态园、云顶玻璃栈道等,成功地将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活跃的资产。赤溪村的故事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展现了通过不懈努力,一个贫困村可以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教师陈晨
学生心得
在宁德赤溪村,我深切感受到扶贫政策的温暖力量。从昔日贫瘠之地到今日的美丽乡村,村民们的笑容是最生动的注脚。实践中,我见证了产业扶贫的成效,绿水青山间孕育着金山银山。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扶贫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是心灵的触动与希望的点燃。赤溪村的变迁,是中国扶贫事业辉煌成就的缩影,激励我更加珍惜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级法2林诗怡
在赤溪村的畲族文化拍摄之旅中,我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古色古香的畲家客栈,婉约的畲家廊桥,以及杜家堡古民居的斑驳岁月,共同织就了一首无声的诗。凤凰装的华美,斗笠与米筛的智慧,每一件都是畲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每当四月四凤凰节,畲族歌会唤醒了沉睡的传统,培育着文化的火种。每一次快门的释放,都是对这片土地及其子民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让我在镜头后,静静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与美。
——2023级网新1郑可歆
在开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这里不仅有很多富有浓厚畲族文化气息的建筑、美不胜收的田园自然风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当地通过“白茶+旅游”的新业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让游客们可以参观茶园、体验茶事,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2023级计科2陈宇轩
周末踏入福建宁德福鼎的畲乡赤溪村,中国扶贫第一村的探访之旅,山路蜿蜒曲折,两小时车程中“山路十八弯”不仅考验了我们的耐心,更深刻体会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与不易。赤溪村的蜕变,是奋斗与希望的见证,让人感慨万千。在这片土地上,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从贫瘠走向富裕的动人故事,激励着我们要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2023级法1林壹莹
红星高挂,耀民前行。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国扶贫第一村一赤溪村,有幸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着其美丽的嬗变。一路涉足,一路回望,感受着独属于畲族的文化所给予的奇妙体验。富有内涵的“茶旅”文化更是让人体会到了赤溪村从被“输血”、“换血”到“造血”的伟大进步!
——2023级中外电商林珈漩
后续,我院将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主要任务,扣建设教育强国核心课题,扎实开展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着力在实践育人机制、思路、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