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响应阳光学院审核评估要求,着力提升我院思政教师的授课水平,持续推动教师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备课组于工A208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此次会议由组长富钰莹主持,我院老师吴美同、杨玉娇、文静、尚云霄、张晴、马丽萍、马全有、李天兰、富钰莹、潘盈盈、黄文媛,共计十一位老师参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磨课
富钰莹老师选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三第二节中“真理的客观性”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磨课,主要围绕客观性是真理性的本质属性、形式具有客观性以及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等方面展开讲解;此外,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唯心主义真理观,以及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论进行了区分。
潘盈盈老师选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解释了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分析了科学实践观的产生以及发展,阐述了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黄文媛老师选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引导学生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思想道德与法治》磨课
马丽萍老师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学生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认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实质,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同时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
文静老师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从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以及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个内容讲解如何遵守社会公德,进一步指出投身道德实践的意义。
张晴老师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教材和内容框架,帮助同学们充分认识这门课程。其次,介绍了什么是大学,以及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目标等,引导学生把握好大学时光,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李天兰老师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绪论的部分进行磨课,从大前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小前提: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引出结论:我们需要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指出大学生处于人生新阶段,也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需要了解所处的时代方位,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径,承担时代使命。
尚云霄老师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教材和内容框架,帮助同学们充分认识这门课程。其次,介绍了如何认识新方位,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什么样的,何为“新时代”。
杨玉娇老师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节第三部分,从“是什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的内涵”“为什么——遵守网络生活道德要求的重要性”“怎么办——加强网络文明自律、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磨课结束后,各位老师对磨课片段进行点评和建议。吴美同老师指出进行磨课的各位老师都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内容流畅,已初步具备教师的风范;同时指出马院的每周集体备课会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同辈交流、互促互进的有效途径。
富钰莹和潘盈盈老师结合讲课经历,反思自己在授课过程当中存在的节奏过快问题,应向马丽萍老师、张晴老师学习,把控课堂节奏,环环相扣、娓娓道来,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

马全有老师提出建议:授课内容中仍缺少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中涉及的“新时代”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很多抽象的原理,一定要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进行讲解,将知识点渗透到案例当中才能达到思政课授课的目的。
已经开课的三位马原老师针对课堂中存在的课堂纪律、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和反思自己的上课情况,帮助未上过课的教师更快速有效地掌控课堂。

通过此次集体备课会,各位老师对自身教学技能方面的改进提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集体备课会的常态化开展有助于教师们获得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