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教师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能力,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25年4月16日上午,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在A105会议室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教师培训与专题集备会,会议由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组组长吴楠老师主持,教研室教师参会,通过腾讯会议参加线上培训,并围绕课程设计、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展开深度研讨,在结课研讨会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一、政策传导,理念升级

会议的开始,课程组组长吴楠老师首先带领全体教师在线上进行了国家安全教育教师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政策解析,帮助教师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避免教师教学偏差,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培训学习,各位老师进一步深入掌握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资源运用,为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教学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资源共享,理念升级
集备会是将政策转化为课堂实践的“转换器”,教师能力提升的“加速器”,更是构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播种机”。需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目标,避免流于形式。此次结课研讨会五位老师围绕“第九章 筑牢其他各领域国家安全屏障”分别进行了说课。
吴楠老师

吴楠老师讲授了国土安全的部分,围绕中国语境下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分别从讲授框架、涵盖核心概念、重点领域和实际应用进行阐述,通过引入具体案例,说明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国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面临的威胁也日益复杂化,维护国土安全呈现出空前的重要性。
郭倩楠老师

郭倩楠老师选取了生态安全的部分,讲述了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状态,能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资源和服务,同时抵御内外威胁的能力。在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生态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并列,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
蓝小樱老师

蓝小樱老师选择了网络安全的部分,通过案例分析了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领域,网络安全是数字化时代的“隐形战场”,需技术、法律、国际合作多管齐下。中国通过立法、国产化替代和攻防演练构建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但面临国际竞争与技术变革的双重挑战,其中包括一些新兴技术的风险挑战比如:AI安全、量子计算、物联网等。
朱鑫老师

朱鑫老师同样选取了网络安全的部分,其中以西工大著名的“为国铸剑,隐姓埋名”雕塑作为案例,讲述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专门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技术民族主义”思想在美国甚嚣尘上,但遏制打压注定是一场徒劳,任何想要卡中国脖子的做法,只会加速中国的进步发展。
关殷颖老师

关殷颖老师分享了在网络安全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其中以香港“修例风波”中社交媒体煽动抗议和B站、小红书上的“西化”生活方式传播的实例讲述了网络信息的主要影响机制。并说明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信息已成为塑造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影响个人认知,还可能改变国家文化安全、社会稳定和政治走向。如何管理网络信息传播,引导正向价值观,同时防范负面渗透,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三、凝聚智慧,共筑高效课堂

本次结课研讨会通过集体研讨,明确了知识、能力与价值目标的三维统一,确保课了程内容符合新课标要求,并通过线下共享优质素材,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备课效率。本次协作不仅提升了教案质量,更凝聚了团队育人共识。国家安全教研室将继续秉持“共研、共享、共进”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堂课成为师生安全成长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