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月30日,我院特邀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詹志华教授莅临作题为 “破局与重构:AI 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专题讲座。我院全体教师参加,讲座由我院常务副院长杜云教授主持。

一、精准指导 促进提升

(一)隐忧浮现,警醒三思
詹教授系统梳理 AI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领域。他指出,AI 技术已广泛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如智能教学平台场景下的AI应用,可根据数据分析实现 “因材施教”;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沉浸式实践教学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等,这为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
其次,詹教授深刻剖析 AI 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他强调,技术依赖风险不容忽视,数据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此外,AI 算法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和同质化,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想需求,警惕形成 “信息茧房”,限制学生的思维视野。
(二)固本拓新,人才筑基
针对这些困境,詹教授提出对应的解决路径。他认为,要确立 “技术为用,育人为本” 的理念,明确 AI 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规范和制度,运用先进技术保障数据安全。还需注重提升教育教学队伍的 AI 素养,培养既懂思政教育教学又熟悉 AI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驾驭 AI 技术。
二、精准把脉 赋能致远
互动环节,我院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就 AI 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向詹教授请教。詹教授耐心解答,他指出,要明确 AI 的应用边界,避免AI的盲目使用,同时要加强对 AI 应用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滥用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此次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我院教师对 AI 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院在新时代推进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明晰了方向。
詹志华 福州大学教授
詹志华,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秘书长。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曾被“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求是》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多家媒体和刊物转载;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和一般项目等10余项;主持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曾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获批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称号。
现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