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与课程育人实效,学院于近日成功举办了暑期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之“二轮磨课”教学研讨。本次活动聚焦核心课程,通过深度讲解、精准点评与建设性研讨,为打造思政“金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深挖理论内涵,精研教学案例

郭妍玲老师首先对第三章《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她不仅系统阐述了“四个伟大”的理论深度和时代价值,更结合生动的实践案例,深刻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为在场老师呈现了一堂理论扎实、意蕴丰富的示范讲解。
陈煜纯老师就第四章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她聚焦“国家富强”这一核心价值,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其深刻内涵,并引导学生及在场教师共同探讨了“国强”与“民富”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深层关系,引发了大家对于价值层面理论如何有效“落地”的深入思考。
随后,吴昊老师从教学设计的专业视角出发,对两位老师的讲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他围绕教案撰写的规范性、PPT设计的视觉呈现技巧以及教学环节的实施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操作性的优化建议,为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供了专业指导。
陈晨老师、金莉老师和廖孝英老师则聚焦于教学案例与方法的运用。她们在对郭妍玲老师课程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适用性表示肯定的同时,也针对陈煜纯老师的展示,就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课堂讨论的引导方法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将宏大叙事与学生个体感受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助力课程内容更加入脑入心。
二、《四史教育》明晰课程边界,优化内容设计

在《四史教育》课程的磨课环节,郭倩楠老师对《第七章:第二条战线的兴起与胜利》进行了详实的讲解。她条分缕析地梳理了历史脉络,清晰展现了第二条战线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重大历史贡献。
点评环节,吴昊老师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课堂导入方式以及内容细节的把握进行了精准把脉和细致指导,强调要突出重点,强化教学针对性。
廖孝英老师、金莉老师与陈晨老师的点评则聚焦于课程内容的区分度与融合性。他们围绕本章节内容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关内容的衔接与区别展开了热烈讨论,强调要在清晰界定各自教学侧重点的基础上,避免简单重复,形成有机互补的知识体系,共同构筑学生坚实的党史认知根基。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雕琢教学风格,完善课程设置

活动的最后一场,潘盈盈老师就《毛概》课程第四章第一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进行了精彩的教学演示。她教态自然,讲解流畅,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内容的深刻理解。
评委对潘老师的教学演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围绕其上课风格、互动方式、节奏把控以及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们希望潘老师能进一步放大自身优势,同时在理论深度与现实关照的结合上再做探索,使课程既具有历史感又充满时代气息。
四、总结与展望
此次二轮磨课活动,既是一次教学水平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集体智慧的碰撞与融合。通过“讲-评-研”一体化的深度研讨,各位老师不仅发现了自身教学中可提升的细节,更在交流互鉴中拓宽了教学思路,明确了优化方向。
磨课,磨的是师者精益求精的匠心。我院将持续推进教学研磨活动,不断锤炼教师教学内功,致力于打造出一系列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精品课程,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