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会上的讲话
专职副书记 庄晨忠
2012年10月30日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晚,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阳光学院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会。首先,感谢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给予学生的指导,并对获奖的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刚才听了8位同学实践报告的介绍和谢香兰老师的点评,我感到这次社会实践报告会开的很好,很有意义。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切实得到了锻炼。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主要讲三点:
我们知道,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包括4门必修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9年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方案要求各高校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和相应的一些选修课(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简称4+1+N模式)。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作用。我想,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同学们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二是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三是有助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大学生政治上的是非判断能力;四是有助于同学们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五是有助于同学们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加深对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教学环节。近来中央下发文件,突出强调了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工作要求,这次报告会正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实事求是,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次教改尝试。可以说实践教学环节对思政课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同学们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的正确取向;二是有利于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复习、运用和思考,亲身体验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和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习的动力,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三是有利于同学们自我教育和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养成独立、坚毅、果敢、吃苦、乐观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等。同时,通过这次报告会,也为学院下一阶段迎接国家教育部对思政课评估增加新的亮点和特色。
长期以来,学院和人文社科系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一是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组织实施思政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保障等工作;二是健全机构,2005年人文社会科学系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为进一步规范思政课教学,迎接教育部本科评估,2011年7月学院成立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部(简称“思政教研部”),成为与学院其他系部同级的机构,具体负责思政课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完善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包括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学院“十二五”规划中,坚持院务会定期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听课和调研制度等;四是坚持标准,注重培养,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教研部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全部为中共党员,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以说是一个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团队。五是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办学条件。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有关规定,学院以每生每年20元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考察、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专项投入。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解决办公场所和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经过努力和发展,思政课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效。
第一,为迎接教育部本科评估,根据教育部对思政课教改要求规范教学。2012年,顺利完成了思政课教学改革体系,规范了教学大纲,统一了教学进度,建立了考试题库。
第二,建立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今年已申请教育厅科研立项。从今年开始,思政教研部将每年举办一次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会,表彰先进,推进教学实践。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1—2年内将建立2-3个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与中国船政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
第三,积极推进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门院级精品课已立项建设。
第四,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和辩论、视频教学法和师生互动法等。思政教研部主任陈沙麦教授还在思政课教学中首创了“六个一”工程,即做一件好事、养一个好习惯、树立一个优良学风、读一本好书、听一首好歌、记住一句名言,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2011年,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要求,思政教研部进行了认真自查。自查结果为合格。其中,6项核心指标全部达标,重点指标和基础指标也达到了建设标准。
三、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
第一,科学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要坚持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当前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和主要任务,科学合理地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点,体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并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自学、参加学术交流、理论培训等途径,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尤其要加强经典著作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主动接触社会,积极参加“海西行”等活动,深入实际,了解国情、省情,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历,增强素质和能力,进而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第三,完善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体系。要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一是采取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形式,通过辩论、讨论等教学方式,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社会热点及现实问题的认识。二是采取思政课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教学形式,注重日常校内实践,秉承阳光精神和校训文化,开展“文明修身工程”等活动,并通过学院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同学们参与程度,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三是采取思政课社会服务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同学们专业知识优势,运用“三下乡”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增长才干。
第四,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校外教学基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保证。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学生状况,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社会服务机构等加强联系,本着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一批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优秀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为依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城市社区、农村、残疾人联合会、福利院等为依托的社会服务基地,以美术院、舞蹈中心、心理协会等为依托的素质教育基地,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
老师、同学们,学院召开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会,对加强思政课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希望老师们能将这一教学实践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开创思政课工作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信心,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真正体现我院发展的内涵;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社会实践,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