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凝聚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政引领力,3月1日-3月2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专题研讨会在厦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召开。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华侨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我院常务副院长杜云教授受邀参会,并作主题发言。
一、会议内容

研讨会特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做主旨报告。冯刚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最大场域,教育强国建设中思政引领力的提升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既可以提振思政在教育强国建设、社会文化发展和治党治国实践中的功能和作用,又有利于解决思政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的方法、质量、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向内向外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从基础理论创新、学科形象构建、思政教育的功能应用和拓展三个方面进一步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的价值意义,强调指出思政实证研究应当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赋能增效,推动多维度数字思维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

研讨环节,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做了发言。


杜云老师以《“Z世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机制与实施对策》为题,从“Z世代”概念和特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高校“Z世代”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原因、“Z世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发生机制等方面展开研讨,提倡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自主式、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Z世代”成长成才的各环节, 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本次研讨会以多维度、跨学科的学术对话,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锚定了理论坐标、拓宽了实践视野。未来,我院将聚焦“Z世代”成长规律,深度思考和探索学情,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实证研究科学化、系统化,通过打造“文化浸润+技术赋能”的品牌项目、建设“大思政课”特色课程体系、联动社会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大局,为培养更多“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