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于2025年3月5日下午在工A310组织了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四位教师的教学展示、教师互评、深入研讨等方式进行。教研室江峻任、胡青华、廖孝英、张晴、富钰莹、潘盈盈、李天兰、陈子平、娄宇成九位教师参与了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教研室负责人胡青华老师主持。
一、教研引航促成长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教研室四位新教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不同的章节内容进行教学展示。

陈子平老师讲授了教材的第六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课程导入环节,引入义乌小商品市场案例。通过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历程讲述。同时加上视频资料,呈现高质量发展在当下的重要性。课程主体部分,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常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这五个问题展开。阐释概念内涵,和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张晴老师选取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容进行展示,首先以《小巷人家》为导入切入主题,引发同学们思考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会作何选择。其次通过晋江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巨变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最后深入阐述如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娄宇成老师选择教材的第三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讲解,以“理论根基—核心内涵—实践路径”为逻辑主线,深度解析党的领导为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备课融入脱贫攻坚“塘约经验”、《数说新时代》视频等鲜活素材,结合“两个维护”制度优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强化师生对“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理解。通过小组研讨与模拟决策活动,助力教学实现从理论认知到价值认同的升华。、

李天兰老师选择教材的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讲解,通过案例引入,从感性共情和道德逻辑推论两个方面,指出对同胞命运的共情、对社会的责任感是人性之天然。并以电影片段《青年马克思》,回顾马克思从感性共情到制度批判,再到理论建构的创造过程,指出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共情本能和道德追求的最高回应,顺势引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制度化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教思启智育英才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由江峻任、胡青华、廖孝英三位老师对四位老师的讲授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资源、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点评,指出四位老师的优点与不足。最后院长助理江峻任老师提出希望四位老师会后通过自己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修改,提高教学方案的实用性,通过课后反思来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大家备课时要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参考讲义》,要学深、悟透、讲精、用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课程的吸引力。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研讨,教研室围绕学生在“习概论”课上经常提出的理论难点和思想困惑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对清单上的1个典型问题,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体攻关。
活动最后,大家一致表示教研室的定期集体备课活动,实现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结合,发挥集体智慧,凝聚团队合力,让大家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