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工A105会议室召开思政课教学工作研讨会,统筹和讨论新学期思政课程设计及教学思路,以把好思政课教学质量关。学院全体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1.各课程负责人分享课程设计及授课思路;2.骨干教师对分享内容进行探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峻任副教授围绕教学理念、理论特点、教学目标、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分享。他提出,师生应通过互动结成学习共同体,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可尝试将马克思主义“阳光化”,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争取做到及时反思、总结、改进与提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郭翠翠副教授提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做到“五化一体”,即专题化的教学体系、问题化的教学导入、“三全”化的课堂参与、开放化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教学体系。为促进课程教学更加精细化,郭翠翠副教授分享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鼓励学生全员化、全程化和全面化参与到教学中,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国学)船政文化
王梦莹老师提出了“多赛道,多元化”的学生培养理念,从不同方向、不同方式、不同视角出发设计传统文化课程,让思政课“活起来”。
形势与政策
肖晓莹老师提出要将学本课堂转为生本课堂,从课桌视角出发做好教学准备,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讲清楚学生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学生发展相结合渗透国家政策,运用课堂服务学生。
最后,常务副院长杜云副教授对思政骨干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教学课堂管理有创新。他充分肯定了骨干教师以往的教学工作,并提出教师要及时总结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教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究班级自治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模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相长中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课程问题设置有思考。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含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课程容量广。思政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专业背景、教学目标,重视课程问题设置,有规划、有思考。课程问题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第三,思政课程教学有品位。思政教师可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思政课,形成特色思政教学。同时杜云副教授向老师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要求老师们认真研读,不断充电,努力打造有品位的思政课程。